服务项目 |
国学四书五经传统文化 |
面向地区 |
为什么读经能让孩子的阅读速度飞速提升?
“由奢入俭难,由俭入奢易。”读经典的孩子,读书的起点比别人高,是一开始就站在高岗上看世界。背下了十几本经典,来读白话文,自然轻松自如。不但一目十行,还能即时记忆,过目不忘。阅读能力上去了,语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,写作文时也就思如泉涌,下笔千言了。
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?
1、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修身养德。做人讲人品,为官讲官德。
2、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慎拒腐。慎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方法,也是今天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。
3、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成就事业。传统文化倡导的民本、尚公、仁爱、贵和、诚信等品质,能够激励领导干部奋发有为、敬业奉献。传统文化蕴涵着许多智慧,直到今天仍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芒。
为什么要学《论语》?
《论语》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,值得今人借鉴。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:
1、关于学习的态度。
2、关于学习的方法。
3、关于学习的内容。
4、关于学习的目的。
学习论语,我认为重要的证悟圣人之道,即天地之道!从而让您的爱心、勇敢、智慧来自您真实自然的本性,让它们如天地生万物般生生不息,无有止境!
青少年学《中庸》有用吗?《中庸》约4000字,“中”是指内修不偏不倚、中正平和;“庸”就是外用恰到好处、周全到位,所以,「中庸」说的就是内圣外王的和谐之道。
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哪些人应该学习?
传统文化是注重发扬人的社会属性的,倡导社会和谐的文化。以儒家为例,孔子主张“仁者爱人”,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,即要把其他社会成员看作是与自己一样地位平等的主体,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。曾子日,“吾日三省吾身,传不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这其中的两项自省都与别人密切相关,都是站在朋友或他人的角度来对自己言行进行反思。此外,佛家、道家文化也大力倡导讲求诚信、乐善好施等利他行为。由此可见,传统文化着力塑造的人不是立的自然人,而是能“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” 的社会人,只有这样的人才配被称作君子。能成一人之美, 则能成十人、百人、千人之美;能成家庭之美,则能成国家、社会之美。小到一个家庭的和睦,大到整个社会的和谐,都离不开这样的君子之风。为此,传统文化成为化解当今各种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,有利于塑造淳美的社会风尚。无论是小孩青少年成人都应该学习并践行。
大汉易经书院四川院婉云国学馆主讲老师
王双云(国学)老师简介
30多年的国学经典教学经验。
语文教师,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指导员。
中国青少年国学教育研究院首批研究员。
中国礼仪教育委员。
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作家协会会员。
四川大学对外汉语交流中心客座教授。
四川省川羌文化研究院国学教育中心主任。